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最新资讯 » 高校科研经费何以变成个人提款机

最新资讯

高校科研经费何以变成个人提款机

发布时间:2015-03-16

电动扇形闸门报道:中央巡视组近期对 内一知名名 大学的调查通报中,学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,这让高校科研腐败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。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?为何三令五申屡禁不止?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监管?

教授变成项目“老板”,苦心研究不如跑关系

“能拿到科研课题的几乎都是有关系的,有关系也就不用担心结题,老师拿到科研项目对学校来说也是好事,所以‘放水养鱼’,基本上不控制。”一名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向半月谈记者透露。

有业内人士表示,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利益输送的隐形通道。一些地方 为换取高学历,大力支持高校搞科研项目。一方出钱给项目,一方派发学位文凭, 终“互利共赢”。

事实上,科研腐败从课题立项的源头上就已经产生了。“为什么要拟定这些课题?实际上是这些有关系的‘科研大佬’说了算,因为这些课题也就是这些人可以做。”广东某高校潘老师告诉记者。

潘老师说,大学的科研处表面上是为学校争取科研机会,实际上是用学校的资源“跑部钱进”,为校 和自己谋福利。“你会发现原本一个科研 不强的人一旦当上校长,课题马上就来了,他的学科也强了。这些校长行政职务上的收入并不高,就是靠拿课题挣钱。而我们这些年轻老师,没有关系和门路,申报课题相当难。”

“这些 拿了课题,根本没有时间做,也是转包给别人做。转包给谁,这里面也大有文章。实际上是在权力寻租下,形成了立项、申报、研究、结题整个过程的利益链条。”潘老师说。

科研经费成个人“提款机”,吃喝玩乐全包括

记者调查了解到,随着近年来科研经费尤其是来自 家、省市布置的纵向课题经费增加,养肥了不少“蛀虫”。大量经费并未用于科研,而是被吃喝玩乐了,甚 中饱私囊,流入个人腰包。

2013年,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被指控,授意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、编造虚假合同、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,将1000余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,非法占为己有。

从这几年曝光的科研腐败案例中可以看到,造假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五花八门,包括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,以差旅费、办公经费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、编造虚假合同、编制虚假账目等。

“吃喝玩乐、买东西,只要发票是合法的就能报,哪怕买的是热水器;几万块钱的打印纸发票,不管用途都可以报。劳务费表面上发给参与课题的所有人,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弄到手。”某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
“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把老师叫做‘老板’?”一名工科院校毕业生对记者说,因为一些高校老师承接了很多 家项目,都是学生打工。科研经费里明明有劳务费,但根本不会给学生,即使给了,学生也不敢要,还要熬着拿毕业证,靠老师的关系找工作。